AI下乡:一场针对老年人的无声围猎
日期:2025-11-15 20:44:32 / 人气:15

一场针对四五线城市老年人的“AI围猎”正在上演。这些老人手握一定积蓄,却对新技术认知不足,成了AI诈骗分子眼中的理想猎物。从“AI财商课”到“AI数字乖孙”,从“AI获客总裁班”到宣称包治百病的“AI量子生命素”——各式各样的骗局,在他们常使用的短视频平台、社交软件中悄然铺开,让不少老人倾尽积蓄。这是一场利用技术鸿沟向弱势群体发起的无声掠夺。AI的红利尚未完全惠及他们,技术滥用的阴影却已率先笼罩。
一、AI骗子:瞄准有退休金的“下沉猎物”
直播进入尾声,讲师突然宣布:“只收16名学员,拼手速抢名额!”屏幕上闪烁的倒计时越来越快,63岁的宋言玉几乎能听到秒针的声响。宋言玉住在黑龙江省绥化市,曾是啤酒厂的下岗职工,每月3500元退休金是他和老伴的主要收入。绥化市作为五线小城,年轻人南下务工,留下大量空巢老人,短视频平台成了他们了解外界的主要窗口。
七月的一天,“AI变现”广告闯入他的视线——“5分钟生成爆款文章”“70岁老人也能学会”。点击链接后,他加入“AI创富”微信群,群内“导师”每日免费授课,展示学员收益截图,安排“成功学员”讲述“月入两万”的故事。“零门槛”“包教包赚”的话术让他心动,最终缴纳2677元“门槛费”,后又被诱导支付8800元“流量扶持包”,前后花费11477元(3个月退休金)。然而,承诺的“5倍流量、3倍收益”并未兑现,网店无人问津。
江西武宁县59岁的李兰娟则陷入“AI财商课”陷阱。她为“财商教育专家”周文强不断充值,对方自称靠“财商思维”逆袭成亿万富翁,课程涵盖“AI掘金”“资产配置”。李兰娟不仅观看直播、刷AI口播视频,还赴广东线下学习,先后投入27万元入会、150万元成为“高层会员”。但超百万资金砸入“AI智能矩阵项目”后毫无回报,家人发现所谓“导师”发言全是AI合成。
李艳的母亲陈芳则被“AI网红”骗局蒙骗。她沉迷AI合成视频,视频中“知心姐姐”称其“视频火到国外,有人愿给一百万”,后以“追回被冒领的200万国家补贴”为由,骗取15000元“服务费”,转账后骗子音讯全无。
二、下沉市场:信息差下的精准收割
宋言玉所在的诈骗微信群中,成员多来自焦作、开封、岳阳等四五线城市——这些地区是AI骗局的“主战场”。诈骗团伙利用信息差,而非传授技术:主播用AI合成头像和智能语音,直播间几千“观众”中仅几十个真实用户,其余全是机器人刷流量。
四川攀枝花55岁的陈蓉被“AI获客总裁班”骗走4万多元。对方声称教她用AI生成短视频引流卖芒果,却让她不断“升级会员”“购买模板包”,所谓“AI系统”只是普通剪辑软件。她加入的“大师群”里,每日刷屏的“学习心得”全是“托儿”伪造。
骗局精准投放于短视频平台、微信群、“银发学习”社区,结合社交推荐算法,抓住老年人“对技术好奇又恐惧落伍”的心理,将骗局包装成“跟上时代的学习机会”。广州江门“未来智教”公司主打“AI赋能再就业”,吸引50岁以上女性报名,收取培训费后仅教授“文案复写”“语音配音”等基础内容。
下沉市场的信息不平等加剧了骗局蔓延:大城市讨论AI创业、医疗时,五线城市老人仍在相信“AI可以延寿”“AI可以治病”。网络普及率高但防骗教育薄弱,让老人成为待收割的“信息孤岛”。
三、孤独陷阱:情感软肋成诈骗突破口
76岁的黄丽娟遭遇“AI数字乖孙”骗局。短视频平台上,AI合成的“孙子”喊她“奶奶”并求“299元学费”,后又以“快递保险费”骗走1500元。徐红发现时,母亲已哭了一下午,“不仅心疼钱,更伤心感情被骗”。
子女忙于工作、疏于沟通,让老人在孤独中易轻信“虚拟关怀”。骗子用AI克隆声音、伪造视频,扮成孙子、医生、银行客服等熟悉角色。广东打工的许文博曾被AI伪造的“母亲”视频骗走十几万元住院费,“连我都被骗,老人怎么防得住?”
公安部数据显示,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AI换脸诈骗案环比增长45%,老年人受骗比例达38%。造假团伙甚至伪造张文宏、张伯礼等专家形象直播带货,“院士数字人”模板黑市售价高达5万元。尽管2024年9月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》要求AI内容“亮明身份”,但老人大多不知如何查看标识。
中国老龄协会数据显示,超1.2亿老年人独居或仅与配偶同住;北师大2024年调研发现,65岁以上用户日均观看短视频143分钟,是年轻群体的2.3倍。算法推荐将老人困在信息茧房,刷过一个诈骗视频后,类似内容会源源不断推送。
四、维权困境与心理创伤:沉默的受害者
被骗后的维权异常艰难。宋言玉报警时,警方称“流程合法,属民事纠纷”;李兰娟找工商局,对方以“公司有营业执照”为由推脱;陈蓉联系客服时,对方已注销账户。“他们知道我们不会维权,就算报警也得跑几十公里去市里,哪有精力。”宋言玉的话道出多数老人的无奈,最终他们往往选择沉默。
更深层的伤害在于心理层面。李兰娟被骗后觉得丢人,叮嘱家人“不许再提”;陈芳被骗后删除微信和视频号,将手机设为“青少年模式”和每日50元消费额度,重新退回“离线世界”。“他们不怕被骗钱,怕的是被世界遗忘。”李艳的话点出核心困境——老人在短视频里寻找陪伴,在AI语音里寻找安慰,却遭遇了最冰冷的欺骗。
*应受访者要求,人物信息有适度模糊
作者:奇亿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深扒OpenAI“财务黑洞”:烧钱...11-19
- 外卖大战后,茶饮商家“大逃杀”11-19
- 后巴菲特时代,我们还能学什么?11-19
- 一部特朗普纪录片,为啥弄得BB...11-19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