抽象归抽象,这一块他没输过
日期:2025-11-23 20:32:02 / 人气:7

在电影圈的风云变幻中,导演们的形象与作为常常引发大众的关注与讨论。王家卫曾被视为电影圈里最懂氛围感的“一代宗师”,却因《繁花》编剧古二爆出的录音而翻车,其对女演员的不尊重、压榨劳动成果、反复NG折磨演员等丑闻,以及和副导演的不当言论,让大众对这位名导演彻底祛魅。不过,在盘点国内导演时,我们能看到许多导演展现出了令人称赞的一面,尤其是在爱国情怀方面。
张艺谋:捍卫中国电影的骨气
1999年,张艺谋带着《我的父亲母亲》和《一个都不能少》参加戛纳评选。这两部影片质朴感人,《我的父亲母亲》拍出了朴素纯粹的爱情和最美的乡间风景,《一个都不能少》聚焦山区小学,讲述了代课小老师努力让孩子们有学上的故事,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。然而,片中升国旗唱国歌的画面却让戛纳评委戴上了有色眼镜,戛纳主席以“政治意味”太浓为由不支持其参选奖项。张艺谋毫不妥协,奉上决裂信,表明“我的两部片子都是关于爱的主题”“阁下的指责是一种政治或文化偏见”。此后,他把两部片子送到其他电影节参赛,《一个都不能少》拿下威尼斯金狮奖,《我的父亲母亲》斩获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,证明了好片子的实力,也让一些人的偏见暴露无遗。虽然后期张艺谋重新恢复参加戛纳影展,但基本鲜少被提名,像《英雄》这样的中华民族化叙事的商业大片在戛纳颗粒无收,这起割席事件或许脱不了干系。但张艺谋为中国电影人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平等对话所做的贡献,远超一座戛纳奖杯的分量,北京奥运会和冬奥会的开闭幕式由他导演也是实至名归,因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气派需要心怀祖国的人,而开幕式的精彩呈现也正体现了他对祖国的极致热爱和了解。
申奥导演:呈现抗战真相与民族情怀
今年暑期档备受好评的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出自申奥导演之手。传统抗日片常陷入过度强调复仇爽感成为“抗日神片”或用爱与和平、人性微光理论消解民族仇恨、美化侵略者的误区。而申奥导演在对待日本人态度上毫不犹豫,坚定复仇立场,希望人们清醒坚定地分清敌友。他在呈现日军兽性时,不把镜头全对准受害者,不靠女演员暴露身体也能准确呈现加害者的罪恶,这需要强烈的民族情怀作为支撑。他拍电影的初衷就是警示观众,让大家认清外族侵略不仅存在于枪林弹雨的战场,还转到了文化宣传和网络舆论战场,文化绞杀与思想异化的危害不容小觑。
吴京:军事题材与科幻电影中的爱国担当
提起吴京,虽常与一些抽象梗相关,但他的爱国情怀有目共睹。在《战狼》系列之前,他拍过很多武打片,但参与汶川地震救援期间,他亲眼见证中国军人的英勇事迹,下定决心拍军事题材电影向他们致敬。为了呈现更真实的军旅场景,他投身特战旅进行了18个月的体验,军队战友对他的评价也不错。《战狼》上映时网络氛围不佳,公知和水军横行,刘嘉玲表达爱国之情都遭到网暴,而吴京此时开启爱国军旅题材电影系列,其爱国情怀不言而喻。《战狼》两部都很成功,尤其是第二部拿到50多亿票房,其中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加分不少。后来郭帆拍《流浪地球》,吴京从客串逆天成为主角,还自己投了几千万,不要片酬只为给片子多加点特效,他想为中国科幻加一把力,拍出最牛的国产科幻电影。
陈思诚:作品中的爱国表达
陈思诚常被调侃翻拍作品多,但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也能看到爱国情怀。他在博客时期的旧文中有一篇名为《我爱你,中国》的博文,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表白和在戛纳影展拿好成绩的自我勉励。在春节档的《唐探1900》中,聚焦华工血泪史,揭露美国《排华法案》背后的巨大阴谋,影片中的声声抗议和对平等的呼唤,仿佛穿越百年为那些同胞正名。去年的历史剧情片《解密》,虽剧情改编自麦家的小说,但对无名英雄的刻画以及传递出的家国情怀令人感动,影片中数学天才容金珍为密码破译事业奉献一生,联系到我国历史上很多放弃国外优渥生活、投身国家安全事业、隐姓埋名甚至有家不能回的无名英雄,这种对他们的刻画和情怀传递让人动容。
不同时代导演的爱国传承
中国导演一代接着一代,老导演如谢晋,其代表作《芙蓉镇》《高山下的花环》《牧马人》等,无论是反思、战争题材,还是讨论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抉择,都透着深厚的爱国情怀,一些专门拍战争片的老导演更是整个生涯都在拍爱国主义影片。现在的导演面临更新潮的市场和更多样化的影片类型,虽不能动辄谈爱国,但家国情怀绝对不能丢。像张艺谋、申奥、吴京、陈思诚等导演,无论在大众眼中形象如何抽象,但在爱国情怀这一块都表现得可圈可点。
在电影的世界里,导演们用作品传递着不同的情感和思想,而爱国情怀始终是其中一股强大而温暖的力量,值得我们肯定和传承。
作者:奇亿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抽象归抽象,这一块他没输过11-23
- 中年古偶,狗血发癫!年度最烂,...11-23
- 黄子韬携手陈梦进军卫生巾行业:...11-23
- 还记得赵文卓的女儿玫瑰吗?长这...11-23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