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矿地产退市:喊出“活下去”的央企地产商终谢幕
日期:2025-10-24 18:01:56 / 人气:8

股票停牌近一个月后,地产央企五矿地产的命运尘埃落定。10月23日晚间,五矿地产发布公告称,拟以安排方式私有化,并申请撤销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,计划股份将以每股1港元注销。这家国资委首批确定的16家地产主业央企之一,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亏损,曾喊出“活下去”的口号,如今终是走向退市之路,为行业调整期再添一抹沉重色彩。
一、退市方案:溢价私有化,12.76亿港元现金收官
根据公告,五矿地产私有化的要约人为June Glory International Limited。相关计划股份注销价为每股1.000港元,较未受干扰日收盘价溢价约185.71%,较最后交易日溢价约104.08%。计划生效后,五矿地产将向联交所申请撤销上市地位,10月24日上午9时公司股份及债务证券恢复买卖。
截至公告日期,五矿地产已发行33.47亿股股份,要约人持有20.71亿股,无利害关系计划股东持有12.76亿股。此次私有化最高现金代价约12.76亿港元,将以要约人内部资源拨付,其财务顾问中金公司确认要约人具备充足付款能力。
二、五大退市缘由:流动性、融资与战略调整的多重考量
背靠中国五矿集团这一“大树”,五矿地产为何选择私有化退市?公司公告中给出五大核心理由:
- 解决流动性困境:过去12个月公司股票日平均交易量约44万股,仅占无利害关系计划股份数目的0.03%,股东难以在不影响价格的情况下大量出售股份。私有化可为股东提供便捷退出渠道,避免流动性不足带来的折价损失。
- 为股东实现溢价变现:1港元的注销价较历史股价存在显著溢价,让股东有机会以较好价格兑现投资。
- 上市平台优势丧失:因股价低迷、价值被低估,公司股本融资能力受限,自2009年起未通过发行股份从公开市场筹资,上市平台已难以发挥作用。
- 提升战略灵活性:房地产行业仍处筑底回稳阶段,私有化后公司可摆脱短期市场波动及合规压力,更专注于长期业务规划与资源整合。
- 精简架构提效:退市后可减少管理及合规复杂性,提升营运效率与决策效能。
三、业绩困局:连续亏损下的“活下去”挣扎
股价低迷仅是表象,业绩持续亏损才是退市的核心推手。截至停牌前,五矿地产股价报0.49港元,总市值仅16.40亿港元。2024年,公司实现收入98.83亿港元,同比下降21.8%;年内净亏损扩大至37.48亿港元,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35.21亿港元。时任董事会主席何剑波在年报中直言,公司首要目标是“活下去”,将去库存、防风险放在首位,严守资金安全底线。
2025年中期业绩仍未见好转:综合收入19.76亿港元,同比下降60.7%;净亏损5.80亿港元,归属于股权持有人之应占亏损5.85亿港元;合约销售额同比下降28.4%至22.9亿元人民币。财务数据显示,截至中期,公司资产总额393.72亿港元,净资产89.69亿港元,现金及银行存款19.83亿港元;资产负债率达77.2%,净负债率升至215.4%,财务压力持续攀升。
四、集团视角:地产板块的整合迷思
在整个中国五矿集团体系中,五矿地产的营收贡献已微乎其微。集团上半年总营收近4000亿元,拥有9家上市公司,地产板块除五矿地产外,还有中冶置业这一平台。不过两者业绩均有待改善,中冶置业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,期内营业收入31.92亿元,净利润-17.77亿元,货币资金较上年末下降31.99%至11.31亿元。
中国五矿“十四五”时期对地产板块定位为“稳健发展、效益优先、规模适度”,五矿地产顺利私有化后,集团如何整合地产资源、中冶置业能否扛起央企地产品牌大旗,仍有待后续观察。
五、行业启示:央企地产商的调整与突围
五矿地产的退市,折射出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的残酷现实——即便是央企背景的地产商,若无法实现业绩突围与战略适配,也需面临市场的淘汰。对于更多房企而言,此次事件警示:在行业筑底阶段,需摒弃规模依赖,聚焦核心能力建设,优化财务结构,方能在“活下去”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空间。而央企地产板块的整合与转型,也将成为未来行业格局重塑的重要看点。
作者:奇亿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甜馨生日专门感谢李小璐:我爱你...10-24
- 五矿地产退市:喊出“活下去”的...10-24
- 前三季度CPI同比下降,为何逾半...10-24
- 国家安全部披露:吴石将军在台湾...10-24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