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哪吒2》票房狂揽154亿却掀分账之争:光线总裁王长田的"贪婪"与行业困境
日期:2025-06-19 18:36:33 / 人气:26
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上,《哪吒2》出品方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的发言引发轩然大波。这部创下154亿票房神话的动画电影,让光线赚得盆满钵满(片方分账超55亿),但王长田却在台上公开抱怨分账比例不合理,试图进一步挤压影院利润,将行业矛盾推向台前。

一、论坛C位之争:成功者的话语权
论坛座位安排暗藏玄机——尽管万达影业出品电影数量最多,但创造票房奇迹的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稳坐C位。这既是对《哪吒2》成绩的肯定,也预示了其言论的分量。王长田在台上提出五大行业问题,但核心矛盾直指分账比例,引发业内激烈争议。
二、分账矛盾激化:光线"吃干抹净"遭炮轰
1. 光线的"贪婪"算盘
现有分账比例:片方(含发行)约43%,影院+院线约50%,税费及专项基金7%。《哪吒2》片方分账超55亿,光线作为主要出品方拿走大头。
王长田的诉求:要求降低票房依赖(从90%降至50%),提高衍生品收入,同时隐含进一步挤压影院利润的意图。
2. 影院的生存困境
收入结构失衡:影院收入80%依赖票房,卖品等其他收入微乎其微。全国9万块银幕,单影院年均收入仅425万元,扣除租金、人工、设备维护等成本后利润微薄。
历史教训:博纳影业《长津湖》盈利后主动让利影院(片方分账降至23%),而光线坚持高比例分账,被批"卸磨杀驴"。
3. 行业的系统性问题
税收与发行成本:票房需先扣除3.3%增值税和5%专项基金,片方实际分成比例已低于表观数字。王长田却避谈发行环节的灰色地带(如保底发行乱象),将矛盾转嫁影院。
产业链失衡:中国影院缺乏迪士尼乐园等衍生消费场景,过度依赖票房,而光线等制片方已通过IP授权、广告等渠道获利。
三、行业反思:谁在透支电影生态?
1. 光线的"双标"操作
《哪吒2》的矛盾:王长田称"《哪吒2》是个例",却又以其为模板要求调整行业规则,逻辑自相矛盾。
口碑反噬风险:光线被指"赚55亿还嫌少",若坚持高比例分账,可能引发影院联合抵制,最终损害自身利益。
2. 动画电影的"先天优势"
衍生品潜力:《哪吒2》衍生品收入可观,但真人电影难以复制这一模式。王长田要求全行业向动画看齐,忽视了类型差异。
3. 政策与资本的博弈
补贴依赖症:部分影片为拿补贴"为上映而上映",扭曲市场供需。王长田呼吁"减少产量",实则想减少竞争,巩固光线头部地位。
四、未来出路:合作共赢还是零和博弈?
1. 分账比例调整的可行性
短期:参考博纳模式,片方适当让利影院(如降至35%-40%),维持生态平衡。
长期:发展衍生品市场(如主题乐园、IP授权),降低票房依赖,但需政策支持和产业链协同。
2. 行业的自我革新
制片方:优化成本控制,减少"保底发行"等投机行为,提升内容质量。
影院端:探索非票收入(如餐饮、广告),或转型"影院+"模式(如沉浸式剧本杀)。
3. 监管与市场的平衡
税收优惠:减免专项基金比例,缓解片方与影院压力。
反垄断监管:防止头部公司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挤压中小参与者。
五、结语:电影产业的"皮与毛"
王长田的言论暴露了电影行业的深层矛盾——制片方与影院的零和博弈。短期看,光线凭借《哪吒2》的强势表现可强行提高分成;长期而言,若影院大量倒闭,观众流失,最终无人能独善其身。正如博纳于冬所言:"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?"
中国电影需要的是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,而非一家独大的"吸血式"增长。否则,即便《哪吒3》票房再破纪录,也可能成为压垮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(网友热议:
"光线赚翻了还哭穷?影院都快活不下去了!"
"支持博纳模式,片方别太贪心"
"动画电影和真人片能一样吗?王长田双标!")
作者:奇亿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42岁吴昕瘦身后长成国际脸,穿小...06-30
- 《碟中谍》作曲者拉罗・斯齐弗林...06-30
- 曝百万网红刘是非塌房!老婆患癌...06-30
- 91岁游本昌自曝身体不好,从鬼门...06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