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孩家庭:与其强求 “一碗水端平”,不如给每个孩子 “完整的爱”

日期:2025-07-25 10:24:50 / 人气:23


在双杠上,运动天赋过人的妹妹做出高难度动作,试图吸引妈妈的注意。不远处,妈妈牵着文静的姐姐快步向前,没投来哪怕短暂一瞥,唯有简单粗暴的催促在风中飘荡。
类似韩剧《未知的首尔》中这一幕的场景,在现实中无数次上演。这部近期豆瓣评分最高的都市剧,在因青春成长与治愈爱情线备受好评的同时,更书写了一本令无数非独生子女共鸣的 “多孩家庭生存手册”。尽管主人公的双胞胎身份较为特殊,但编剧揭露的多孩家庭普遍弊病却直击人心:不论主观上是否注意,父母永远没法 “一碗水端平”,成长环境的失衡感给孩子造成深刻的创伤,孩子之间也会因此产生误会与隔阂。
不被偏爱的孩子,躲在阴影里
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2014-2017 年我国出生人口中 “二孩” 占比从 30% 左右升至 50% 左右;2023 年《解放日报》报道指出,2017 年为近 20 年二孩生育峰值,2016 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,二孩及以上占出生人口比例曾连续 5 年超过一孩。如今三孩政策已然放开,而十多年前中国还有 2.18 亿独生子女(新华网 2013 年数据)。独生子女比例的变化,也伴随着社会家庭观念的深层变迁。
《未知的首尔》中,双胞胎姐姐刘未来与妹妹刘未知的名字,早已暗示了两人截然不同的成长轨迹。未来是别人眼中的 “乖乖女” 和 “优等生”,身体不好却总拿第一,哪怕沉默寡言也能得到大人们的宽容;未知顽皮活泼、成绩平平,爱笑爱聊天却常被妈妈冷眼指责,闯祸时永远是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。即便未知因运动天赋得奖,妈妈也毫无喜悦;成人后,妈妈甚至觉得她没出息,不许她到单位找自己。
这种无处不在的比较,让未知越来越自卑,被迫隐藏情绪。受伤无法再跑步后,长久以来 “我不如姐姐” 的阴影迅速将她吞没。现实中,这样的荒诞从未缺席:邻居家哥哥考 98 分被骂 “为何不是 100”,弟弟考 60 分反被夸进步;综艺节目里妈妈给大儿子买万元乐高,给小女儿买十块橡皮泥,还称 “哥哥要开发智力,妹妹随便玩玩”。
《家庭关系》期刊研究发现,二胎家庭中 70% 的父母与幼子相处时间是长子的 1.5 倍。父母偏心仿佛是二胎出生时的附带品,并非二胎政策后的新产物。老一辈中,弟弟妹妹捡哥哥姐姐旧物、祖辈把好东西留给幼子是常态,那是物质匮乏下的无奈;可如今富裕家庭的 90 后,也会哭诉父母偏心 —— 浙江一位朋友与妹妹同获留学机会,父母对她强调家族责任,对妹妹 “放养”,还将商铺转到妹妹名下。
被偏爱的与不被偏爱的,都在负重前行
被偏爱的孩子就一定能获得更好的人生吗?《未知的首尔》给出了否定答案。未知曾羡慕姐姐上过大学、在首尔国企工作,妈妈提起姐姐时满脸自豪,乡亲们也夸姐姐能干;而自己没上大学、留在家乡务农打零工,是不被信任的 “透明人”。直到姐姐未来一脸憔悴地回乡,她才知道对方正面临失业危机,甚至被情绪病困扰。
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》刊载的研究指出,当同胞竞争未被妥善处理,大孩可能出现倒退行为、攻击行为、情绪障碍等问题。未来从小被当作 “榜样”,以 “乖孩子”“优等生” 的高标准自我约束,长期的压力让她体弱多病,情绪早已不堪重负。雪花一片片累积,树枝终被压折。
身份互换后,未知替姐姐上班,才发现职场里同事的鄙夷、上级的 “烫手山芋”,姐姐的生活远非想象中光鲜;未来在妹妹的房间发现小秘密,在大棚里感受平凡纯粹的生活,才明白妹妹的 “轻松自由” 不过是自己的想象。她羡慕妹妹的活力,却没看到妹妹被忽视的委屈;妹妹羡慕她的光环,却没看到她被压抑的痛苦。
这种错位的羡慕在多孩家庭太常见:老大羡慕老二能撒娇,老二羡慕老大有特权;哥哥羡慕妹妹不用被催买房,妹妹羡慕哥哥能继承家业。就像两只互相望着对方笼子的鸟,都以为对方的天空更蓝。
与其 “一碗水端平”,不如 “每人一碗完整的水”
《未知的首尔》能成为高分治愈剧,正因它在写实之外,给出了成长与和解的可能。身份互换后,未知以姐姐的身份在公司闯荡,用真诚融化房主奶奶的心门,在完成 “不可能任务” 中治愈童年阴影,终于明白 “最大的天敌是自己”,主动回到家人身边;未来在乡村生活中重拾对生活的兴趣,释放压抑的天性,最终用自己的方式惩治职场霸凌者,打赢了属于自己和受害者的战役。
而妈妈的改变也印证了:只要爱还在、愿意沟通,一切就有转机。姐妹俩在互换中看到了没见过的妈妈,开始共情对方 ——“那时我蜷缩在房间里,以为只有自己活在煎熬中,没想过砸坏门把手时,妈妈心里在想什么。”
“做合格父母” 没有标准答案,“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” 虽像借口,却也是事实。就像剧中李昊洙的妈妈,无惧 “半路出家”,用真心对待继子,成长为包容果决的母亲。三位年轻人与两位母亲的故事告诉我们:父母对孩子与其强求 “一碗水端平”,不如给每个孩子一碗完整的水 —— 拿出完整的爱、精力和时间,让他们不必用残缺的童年拼凑人生。
人生从不是写好结局的书,而是需要亲手填满的笔记本。空白页不是结束,而是开始。对多孩家庭而言,真正的公平从不是标准化的 “平均分配”,而是看见每个孩子的独特需求,用专属的爱浇灌他们成长。就像赚钱思维强调 “先有需求再造产品”,家庭教育的核心也该是 “先懂孩子再给关爱”,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完整的爱里,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。

作者:奇亿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奇亿娱乐 版权所有